王思聪投资节目下架 连节目花絮都不见踪影
来源:未知
一档名为《吐槽大会》的网络节目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被疯转,这档尺度突破想象的节目被不少网友点赞,甚至有人提出,《吐槽大会》或是继《奇葩说》后又一档爆款网综。就在节目仅上线三天后,昨晚(7月10日),有微博网友发现节目已经从视频平台上下架,不仅完整版下架,连节目花絮都不见踪影。 《吐槽大会》起源于美国脱口秀节目《喜剧中心吐槽大会》(Comedy Central Roast),喜剧中心每年制作一期,每期邀请一位具有争议的知名人士,当众接受自带毒舌属性、百无禁忌的“吐槽团”不留情面的炮轰。 7月7日,《吐槽大会》在网络上线,节目由《今晚80后脱口秀》制作公司笑果文化传媒操刀、主持人王自健担任“吐槽队长”,王思聪参与投资更让节目未播先红。当天中午一上线后不久,就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因“表情包”重新走红的周杰成为首个被吐槽对象,负面新闻被吐槽团一一点出。 而令节目在网络刷屏的,要归功于节目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污段子”。尤其是“雪姨”王琳和95后宅男池子就《男人装》和打XX进行吐槽和反吐槽的段落,在网络被疯狂转发。 《吐槽大会》录了四期,被吐槽对象分别是:周杰、叫兽易小星、吴宗宪、大张伟。周杰具备话题性和“吐槽感”;叫兽易小星作为“万万家族”的一员,本身就是网络吐槽文化兴起中的代表人物;吴宗宪和大张伟则兼具娱乐和表演能力,也是吐槽能力极强自带粉丝黏性的综艺艺人。 王思聪投资的《吐槽大会》被下架背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除了意外下架 没有请女嘉宾作为吐槽对象的原因是,这是个很犀利的节目,“不希望出现一群人在欺负一个女孩的感觉。” 要让没有脱口秀表演经验的人快速上台,只有一个办法:背逐字稿。“每个嘉宾不停地排练和沟通,最我们不允许所谓的过多的即兴,所谓去冒险,我们不是一档真人秀,我们是一档语言的脱口秀的节目。”李诞解释,“为什么能说脱口秀的人这么少,为什么这么多年了,站在那儿说话能让你就想听就会笑的人那么少。这个节奏和语言是一点点排练出来的,不是碰的,不是靠运气。” 《吐槽大会》给每个嘉宾配了两名贴身脱口秀写手,先根据嘉宾的经历和特点提炼出吐槽的元素,再花一周时间写出段子。《吐槽大会》签约了近三十个脱口秀编剧,一部分来自深圳脱口秀成员,一部分是做线下演出时发掘的,他们都非常专业,并有过线下几十场剧场演出经验。让嘉宾先逐字背下稿子,编剧会表演给他们看这些段子应该如何演。 跟相声相似,如果抖的这个包袱能逗笑观众,称之为“响了”或“炸了”,如果效果不佳,称之为“没响”,也就是冷场。要在一个脱口秀表演中,让段子“炸”,靠两方面的才华:能写出好段子以及正确的表演节奏。李诞认为,脱口秀说得好的人最后是都是靠天赋吃饭。 演员王琳在李诞眼中第一期节目表现得很好,在前期彩排时,“背稿一遍过,直接拿着稿子念,节奏就是对的。”周杰拿她的胸开玩笑,“王琳老师是校花,长得很漂亮,9岁就开始发育了,以前大家都叫她王小波,但我听说她现在叫王大锤。” 王思聪投资的《吐槽大会》被下架背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除了意外下架 “王小波”和“王大锤”的梗现场就“炸了”,池子吐槽王琳年纪大,迎来了现场的第一个高潮。节目组没想到,王琳接受了这些吐槽,王琳因为这期节目也增加了很多新粉丝,粉丝们接受了王琳“老司机”的人设。 相比周杰,邀请大张伟上节目是个容易得多的事儿。大张伟本身就对美国的脱口秀文化非常了解,也是美式脱口秀爱好者,他曾花很多时间在研究美式脱口秀节目上。大张伟有自己很成熟的演出风格,稿子的三分之二都由自己操刀。节目最担心的一件事是,大张伟上过很多综艺节目,他们希望大张伟出现在《吐槽大会》上时并不是那种“综艺感”。 在节目录制的当天,大张伟穿着一件宽松的黑色大T恤,胸前和背后分别是一个哭脸和一个笑脸图案。别的嘉宾吐槽他时,他就以“北京瘫”的姿态坐在椅子上,段子“响了”,他会拿着道具水枪已示庆贺,虽然这些段子是在吐槽他抄袭、在《跟着贝尔去旅行》里喝尿吃虫,他完全没觉得是一种“冒犯”,而是享受互相吐槽的语言乐趣。 王思聪投资的《吐槽大会》被下架背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除了意外下架 “大张伟还是按他的语言结构讲,但是他是规矩地站在那儿,是用那种讲脱口秀的身段、节奏来讲这个东西,他没有太闹,蹦跳。”李诞说这个是团队和大张伟“磨”出来的结果,反复排练、沟通,打磨段子和表演。 微博段子手很难成为脱口秀演员的原因,这是两个不同的让人发笑的逻辑,同时脱口秀多了表演的部分。 “很多人总说,尺度好大好污,或者有人觉得尺度还不够污,这种评价对我来说根本没有影响,污不污根本不是我们评判一个段子的标准,我们就是为了好笑,我们没有人是追求污的,污只是一种表现手段,只是观众会觉得拿尺度来当一个衡量标准,我们不追求大尺度,我们只是追求好笑而已。” 李诞是这样看待观众“污”的评价。 三天时地利与“猝不及防” 找到可以被吐槽的明星,打磨出让观众发笑的段子和台本,这仅仅保证整档节目成功的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合适的团队。对于李诞而言,池子就是这支团队中的典型人物。 在李诞眼中,池子就是那种靠天赋吃饭的脱口秀演员。出现在李诞的视野前,池子是个高二就退学在家待了两年的宅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西江月创立的“北京脱口秀俱乐部”(简称“北脱”),这里聚集了北京的脱口秀爱好者们。 “北脱”在2015年5月举办了首届脱口秀艺术节,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脱口秀圈的一次比武亮相,上海和深圳的脱口秀高手在北京齐聚一堂,艺术节持续了三天。最后一场名曰全明星大联欢,每家俱乐部派一个最厉害的人上台,全场都坐满了人。池子本来只是首届脱口秀艺术节艺术节的工作人员,最后被推上台,结果是整个场子都“炸了”。 李诞就是在这个艺术节上发掘了池子。笑果文化在筹备这档脱口秀节目之前,通过做大量的线下演出来进行测试。在测试中,他们招来了三十多位池子这样的演员。在找投资时,笑果文化的CEO贺晓曦没有办法说服投资者认为美式脱口秀是个巨大的市场。 在此之前,国内最火的节目形式是明星真人秀或者歌唱类选秀。笑果文化团脱胎于《今晚80后脱口秀》幕后写手和编剧团队。在市场上,最接近美式脱口秀的节目是《今晚80后脱口秀》,“《今晚80后脱口秀》受制于王自健本身的表演风格,它是靠叙事和情节最后产生笑点,更像简短版精简的单口相声叙事方式,但《吐槽大会》的段子要靠节奏靠逻辑,来产生笑点。”贺晓曦说。 从整个文化大环境来看,《吐槽大会》也有成为爆款的迹象。网络吐槽是一种亚文化,但在网络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中国吐槽文化的兴起跟AGC领域的扩展有关,A站和B站把边看视频边发吐槽弹幕的习惯培养起来。《万万没想到》和《十万个冷笑话》的受热捧证明吐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吐槽,是说从对方的行为或话语中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采用调侃、戏谑的幽默方式挑毛病、指出不合理之处。美式脱口秀作为一种吐槽的节目方式,在国内网络上的普及最早来自谷大白话对《喜剧中心吐槽大会》的视频翻译。 在微博上,明星也愿意通过“自我吐槽”来进行个人形象建设,比如杨幂就曾屡次吐槽自己“脚臭”,这是对网友调侃的一种“回击”,也正好证明了吐槽的本质,它不是“争锋相对”,更多的是巧妙化解。 争议的明星,可笑的段子,已经被验证成功的模式,外加吐槽大环境的成熟,《吐槽大会》已经有了要“爆”的成熟面相。 贺晓曦带着笑果文化做了一期《吐槽大会》的样片,由王自健担任主嘉宾。他们要做的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节目上线的前一个月,笑果文化意外地拿到了王思聪的投资,王思聪的出现也让这档节目有了更高的话题性和传播度 贺晓曦团队在6月1日见到王思聪,贺晓曦形容这次见面“非常愉快”,而且“王校长很快就决定了投资”。王思聪因在其微博上的犀利言辞被称为“国民第一网红”,他是微博吐槽文化中的标杆性人物。 这是王思聪的上海普思投资公司投的第一个内容制作公司,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王思聪认为脱口秀,这种根植于西方文化的东西,在当下这个节点可以在中国落地生根了,并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节目模式和一个成功的生意。 六月中旬的一个晚上,王思聪在《吐槽大会》上线前在上海万达一家酒店里开了一场名为“Roast你来一下我房间”派对,请来万合天宜合伙人叫兽易小星、脱口秀译者谷大白话、作家马伯庸,微博红人使徒子、休闲璐、天才小熊猫等前来捧场。 在派对上,王思聪向媒体道出了他的投资逻辑:“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认为这是年轻人喜欢的喜剧表现形态,是我看好的喜剧消费升级的方向。” 一切都在朝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方向发展,成功似乎就近在眼前,这档所有细节都被打磨过,有着各种爆款特征的节目似乎就要迎来自己的春天,甚至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只是没有想到的冬天却在前方等候。 网络数据给出了很好的回应,节目播出后,三天达到3000万点击量,大量的争议扑面而来,大家既惊讶于节目的尺度和周杰的坦然真诚,又对脱口秀这种“吐槽”表示还尚待时间消化。 在网络时代,赞美声和骂声都是好消息,要远胜于毫无声息,从这个角度来讲,《吐槽大会》果然成为了一款爆款节目。 贺晓曦说:“中国的传统的伦理道德,人性中没有这一点,互相当着对方的面,说你的坏话,但如果你真的能说出来,并且说的够好,别人会很佩服你。这个文化可能是以前以往所有的节目里面是没有的。” 没有想到的是,节目在第三天晚上10点悄悄从腾讯上下架了,一切来得猝不及防。 前面所有的精心设计在节目下架的那一刻都变得意义全无,这一档集结了所有爆款特质的节目变成了试探网络边界到底有多深的那块石子,在投向水面的那一刻引起了巨大的水花,但是也许仅此而已。 这并不是网络节目首次被迫下架,有的节目运气不错仅仅要求整改,《奇葩说》某两期就曾遭到下架处置,现象级网剧《太子妃升职记》也曾被要求临时下线、整改后再重新发布,也有的节目被封杀之后就再没能重见天日,例如耽美剧《上瘾》至今也没能再上线。 节目突然下架让贺晓曦团队有些措手不及。他们觉得中国当下已经可以接受这样一档节目,也能找到稳定的受众,脱口秀能从小众圈子变成大众主流喜爱的东西。他们尽力说服了明星,开创了业内标准,做出了能真正让大家笑的节目。在最后时刻,这个心爱的“孩子”在孵化了一年时间后,李诞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惊叹号,反而是问号,甚至会是标志着结束的句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