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则小故事
来源:
1
为什么日本是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一位负责日本游客商务接待的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回,他带着一个日本商务团在北京“撸串”。你知道的,在中国,撸串的标准姿势是“人字拖加汗衫大裤衩”,标准环境是“塑料方凳加满地廉价卫生纸”。
这个环境对日本人有点困难啊,他们撸完一串后,到处找垃圾箱,未果。这位朋友指着丢满竹签、卫生纸的地面,安慰他们:“就丢这儿,这是我们中国撸串的文化,讲得就是随意。”
但酒过三瓶之后,他们的竹签、卫生纸丢得比中国人还欢畅,真是“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位朋友说,要不是雾霾,很多日本人在中国工作久了,都不愿意回去。日本国内太压抑了,在中国多自在啊,不用整天点头哈腰的,垃圾随手丢,红灯随便闯,都是人性啊,你当他们天生和咱们不同?
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纷纷惊叹于日本人的有礼貌、守秩序,但自律的另一面就是这个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的社会压抑氛围:
日本男人下班后不愿意回家,同事们聚在一起喝酒喝到半夜,没同伴的点一份套餐一个人看上半天的漫画。与男人的“不负责任”相呼应,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不愿意生孩子,政府给再多福利也不生。
社会学家认为,这些都是日本人潜意识里,对于“不能随心所欲”的“自律文化”的一种反抗。

2
意志力:天使与魔鬼的战争?
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自律”、“自控力”或者叫“意志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里介绍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让十几名大学生做一件灰常灰常简单的事,要求只有一条:
“五分钟内,别去想白熊。”
稍微尝试一下,你就明白了,“臣妾做不到啊”。
韦格纳称之为“讽刺性反弹”,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失眠时,你越是想睡着,越是睡不着;减肥时,越是计算卡路里,越是难以抗拒甜甜圈的诱惑。《欲望都市》里说,知道纽约生意最好的甜品店都在哪儿吗?减肥中心的隔壁。
对于意志力,一种典型的误解是:
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能坚持下去;我不够坚持,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但很多时候,意志力就像谈恋爱,努力不一定有用,甚至越努力,越沮丧。
你必须明白,你的意志力中,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它们平时并不碰面,正是你的努力让它们发生了一场战争。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

3
真正自律的人避免战争
“我已经为减肥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也成功的减掉了几斤,我是不是可以犒赏一下自己呢?”
“看了那么长时间的书,稍微玩会儿游戏,应该没问题吧。”
“三个月不抽烟了,我应该已经戒了吧。就算是不抽烟的人,偶尔抽一根也不会上瘾吧?”
这些逻辑错吗?没错。问题是我们都是靠两套逻辑活着的人。我们有“天使的逻辑”——有志者,事竞成,我们也有“魔鬼的逻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朱子曰: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用前者否定后者,激发了一场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可惜一千年下来,天理常常变,人欲却顽固得很。
当你问一个真正自律的人,他会很平静地告诉你:做事情时,完全不会想到这些啊。
没错,意志力的秘密只有一个:避免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发生。
4
缺乏信念支持的意志力,必然引发天使与魔鬼的战争
1990年,金•凯瑞来到洛杉矶,之前,他已经在娱乐圈寂寂无名地混了十年。
那一年,他给自己开了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兑付时间是5年后。
通过这张支票,他给自己植入了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很简单:
我要有钱,我会有钱,我TM一定会有钱。
事实上,只用了四年,他就以《变相怪杰》一举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喜剧明星。

千万别以为模仿他,就能成功。这个信念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金•凯瑞的少年时代,家庭环境经历了中产到赤贫的转变,他对于钱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强烈。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常常回忆起这段经历。
大部分人并不是意志力不如他,而是对于钱的渴望并没有他那么强烈。
我想,很多人会对这个说法表示强烈反对:我真的很喜欢钱,我做梦都想发财。
好吧,为了检验钱对你的意义,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脑子里常常飘过一个念头:如果赚够了钱,我就去环游世界(或者是别的什么愿望)。
这个念头暴露了一件事:大部分人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喜欢钱,享受才是他们的信念,而钱只是一个手段,赚够了就行了,而你的计划,更是“手段的手段”。
就像那个笑话:如果有钱人就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那么我现在就在做这件事,我干嘛要有钱呢?这个笑话流传得那么广,说明它击中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缺乏信念支持的意志力,必然引发手段与目标的冲突,继发引发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将你的意志消耗殆尽。
所以,不管是养成一个好习惯、改变一个坏毛病,还是学习一门新技能,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一点:我有多么强烈地想做成这件事?
5
不是你的意志不坚定,而是你的目标不值钱
在新年钟声敲响时,你立下了两个新年计划:第一,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第二,减掉10斤肚子肉。
今天已经是2月的最后一天了,2017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了,这两个愿望完成得怎么样了呢?
嗯,我听到你说:能别提这个吗,这正月才刚刚过去没几天呢……
还好,你还没彻底放弃。
在你新年立下一个计划时,你真的清楚你有多想提高英语水平吗?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想,非常想,我要挑战高薪。
为了挑战高薪?还记得春节回家你怎么被刺激的吗,那个高中你完全瞧不上的学渣又换车了;还记得新年开工的另一个打击吗,那个只会拍马屁的Jerry居然升副总了,就凭他那口东北大碴子英语?
你还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吗?
再想想为什么你的第二个愿望是“减掉10斤肚子肉”?还不是因为隔壁新开的健身中心的“挑战亚健康先生”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新的减肥方法,不节食、不运动,轻轻松松减10斤?
你看看,你真正的想法是:如果这么简单,我不妨试试。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认为:一个人的意志力,取决于他为这个目标所赋予的价值。如果你不能建立强烈的价值感,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产生怀疑。
强调意志力,却不愿意走心,这就像你对一个姑娘说:“虽然我一点都不想跟你结婚,但我有钱,我还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你。”这不叫“有毅力”,这叫“骗炮”。
1 为什么日本是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一位负责日本游客商务接待的朋友讲过这么一件事: 有一回,他带着一个日本商务团在北京“撸串”。你知道的,在中国,撸串的标准姿势是“人字拖加汗衫大裤衩”,标准环境是“塑料方凳加满地廉价卫生纸”。 这个环境对日本人有点困难啊,他们撸完一串后,到处找垃圾箱,未果。这位朋友指着丢满竹签、卫生纸的地面,安慰他们:“就丢这儿,这是我们中国撸串的文化,讲得就是随意。” 但酒过三瓶之后,他们的竹签、卫生纸丢得比中国人还欢畅,真是“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这位朋友说,要不是雾霾,很多日本人在中国工作久了,都不愿意回去。日本国内太压抑了,在中国多自在啊,不用整天点头哈腰的,垃圾随手丢,红灯随便闯,都是人性啊,你当他们天生和咱们不同? 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纷纷惊叹于日本人的有礼貌、守秩序,但自律的另一面就是这个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的社会压抑氛围: 日本男人下班后不愿意回家,同事们聚在一起喝酒喝到半夜,没同伴的点一份套餐一个人看上半天的漫画。与男人的“不负责任”相呼应,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不愿意生孩子,政府给再多福利也不生。 社会学家认为,这些都是日本人潜意识里,对于“不能随心所欲”的“自律文化”的一种反抗。
![]()
2 意志力:天使与魔鬼的战争? 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自律”、“自控力”或者叫“意志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里介绍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韦格纳让十几名大学生做一件灰常灰常简单的事,要求只有一条: “五分钟内,别去想白熊。” 稍微尝试一下,你就明白了,“臣妾做不到啊”。 韦格纳称之为“讽刺性反弹”,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失眠时,你越是想睡着,越是睡不着;减肥时,越是计算卡路里,越是难以抗拒甜甜圈的诱惑。《欲望都市》里说,知道纽约生意最好的甜品店都在哪儿吗?减肥中心的隔壁。 对于意志力,一种典型的误解是: 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能坚持下去;我不够坚持,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但很多时候,意志力就像谈恋爱,努力不一定有用,甚至越努力,越沮丧。 你必须明白,你的意志力中,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它们平时并不碰面,正是你的努力让它们发生了一场战争。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
3 真正自律的人避免战争 “我已经为减肥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也成功的减掉了几斤,我是不是可以犒赏一下自己呢?” “看了那么长时间的书,稍微玩会儿游戏,应该没问题吧。” “三个月不抽烟了,我应该已经戒了吧。就算是不抽烟的人,偶尔抽一根也不会上瘾吧?” 这些逻辑错吗?没错。问题是我们都是靠两套逻辑活着的人。我们有“天使的逻辑”——有志者,事竞成,我们也有“魔鬼的逻辑”——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朱子曰: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用前者否定后者,激发了一场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可惜一千年下来,天理常常变,人欲却顽固得很。 当你问一个真正自律的人,他会很平静地告诉你:做事情时,完全不会想到这些啊。 没错,意志力的秘密只有一个:避免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发生。 4 缺乏信念支持的意志力,必然引发天使与魔鬼的战争 1990年,金•凯瑞来到洛杉矶,之前,他已经在娱乐圈寂寂无名地混了十年。 那一年,他给自己开了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兑付时间是5年后。 通过这张支票,他给自己植入了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很简单: 我要有钱,我会有钱,我TM一定会有钱。 事实上,只用了四年,他就以《变相怪杰》一举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喜剧明星。
千万别以为模仿他,就能成功。这个信念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金•凯瑞的少年时代,家庭环境经历了中产到赤贫的转变,他对于钱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强烈。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常常回忆起这段经历。 大部分人并不是意志力不如他,而是对于钱的渴望并没有他那么强烈。 我想,很多人会对这个说法表示强烈反对:我真的很喜欢钱,我做梦都想发财。 好吧,为了检验钱对你的意义,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脑子里常常飘过一个念头:如果赚够了钱,我就去环游世界(或者是别的什么愿望)。 这个念头暴露了一件事:大部分人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喜欢钱,享受才是他们的信念,而钱只是一个手段,赚够了就行了,而你的计划,更是“手段的手段”。 就像那个笑话:如果有钱人就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那么我现在就在做这件事,我干嘛要有钱呢?这个笑话流传得那么广,说明它击中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缺乏信念支持的意志力,必然引发手段与目标的冲突,继发引发天使与魔鬼的战争,将你的意志消耗殆尽。 所以,不管是养成一个好习惯、改变一个坏毛病,还是学习一门新技能,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一点:我有多么强烈地想做成这件事? 5 不是你的意志不坚定,而是你的目标不值钱 在新年钟声敲响时,你立下了两个新年计划:第一,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第二,减掉10斤肚子肉。 今天已经是2月的最后一天了,2017年已经过去六分之一了,这两个愿望完成得怎么样了呢? 嗯,我听到你说:能别提这个吗,这正月才刚刚过去没几天呢…… 还好,你还没彻底放弃。 在你新年立下一个计划时,你真的清楚你有多想提高英语水平吗?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想,非常想,我要挑战高薪。 为了挑战高薪?还记得春节回家你怎么被刺激的吗,那个高中你完全瞧不上的学渣又换车了;还记得新年开工的另一个打击吗,那个只会拍马屁的Jerry居然升副总了,就凭他那口东北大碴子英语? 你还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吗? 再想想为什么你的第二个愿望是“减掉10斤肚子肉”?还不是因为隔壁新开的健身中心的“挑战亚健康先生”告诉你,现在有一种新的减肥方法,不节食、不运动,轻轻松松减10斤? 你看看,你真正的想法是:如果这么简单,我不妨试试。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认为:一个人的意志力,取决于他为这个目标所赋予的价值。如果你不能建立强烈的价值感,未来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对自己正在做的事产生怀疑。 强调意志力,却不愿意走心,这就像你对一个姑娘说:“虽然我一点都不想跟你结婚,但我有钱,我还会坚持不懈地追求你。”这不叫“有毅力”,这叫“骗炮”。 |